蜻蜓楫默礤鲼目比蚊目的体型要大,飞行速度也比蚊目快,蚊目是夜行性动物,而蜻蜓目不是夜行性动物。
蜻蜓目是节肢动物们昆虫纲的一目,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全世界分布,尤以热带地区为多。
蜻蜒是食肉性昆虫。他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蜻蜒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其幼虫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种类而异,蜒类一般为2年,有的长达了3至5年。有学者认为蜻蜓是农业环境生态系统中的指示物种。
蜻蜒的外形特征
蜻蜓目包括蜻蜓和豆娘。头大,半球形或哑铃形。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刚毛状。翅膜质,分布有发达的网状翅脉。腹部细长。
按其捕食能力,可分三类:豆娘类,体纤瘦弱,飞翔力差,捕食能力也弱。蜻类,飞翔力强,捕食功能健全。蜓类,飞行极强,在山间小溪迅速来回飞行捕捉猎物。全世界6500余种,我国有400余种,分属20多个科。
栖息环境
蜻蜓的稚虫又称水虿,常栖息于水中砂粒、泥水或水草间,取食水中的小动物,如蜉蝣及蚊类的幼虫,大型种类还能捕食蝌蚪和小鱼。老熟稚虫出水后爬到石头、植物上,常在夜间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