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理解“吃亏是福”

 时间:2024-10-21 03:22:54

孩子越来越大,开始逐劭瞒岙鹭渐进入团体活动,这个话题就顺势提上日程。孩子开始出现在“社交”圈子以来,唁昼囫缍这个思考就没有停过。因此,特别观察了身边发生的种种孩子之间所谓“欺负”“吃亏”等现象,以求得到一点受益。

何为“吃亏”

我自己对待孩子“欺负”人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能随便欺负人。孩子仗着自己的某点能耐而去欺负别人,这绝对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如果你比他人更强大、更强壮、更聪明、更有钱等等,就觉得有资本欺负别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思想境界。所谓“虚怀若谷”“低调富裕“等,才是种种高尚的思想。

孩子以何种姿态对待其他孩子,如何处理(或者叫做本能反应)与孩子之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冲突,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人的教育和态度。

公园里经常有个中东裔的小姑娘,大概才一岁多,走路还踉踉跄跄,但是出手打人却在这个小圈子出名了,无论多大的孩子,通通抬手就打,使劲的拍过去,用嘴咬人,用手厮打等,动作之大让人会忘记这是个一岁多的小姑娘。因此,当她妈妈带着四个孩子出现在公园时,大家都很谨慎的看着那个小姑娘,预防着她又出手。即使如此,止境也被她打过两次,让人防不胜防。

这个时候往往很尴尬,责备吧,她是个小小女孩,打过人之后还露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孩子在这么小的年龄,还是无辜的,最多说是“多手多脚”,或者叫做某种下意识养成的坏习惯。如果不说吧,觉得心疼自己孩子;好几次,有些家长就直接跟她妈妈交涉了,大概是因为她英语不太好,交涉不太成功。她只是笑笑,但我确实没听见一句“sorry”。最让人不解的是,我就没看见她妈妈主动来制止,更别说道歉。无数次看见她动手把孩子打哭,看见她上前来制止自己孩子的次数不超过四分之一。然后,从她对孩子说话的态度来看,也没觉得她是在教育孩子不要如此打人等等。

讽刺的是,小姑娘的大姐姐,大概六七岁模样,担当起了看孩子的任务,每次妹妹闯祸,是姐姐出来制止,然后大声斥责她,还见过她给过小姑娘一个耳光,让人觉得忍俊不禁。

不过,总体看过去,这边的妈妈素质都还很不错,即使发生了孩子之间的某些摩擦,甚至就是吵口打架,妈妈总是先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看到去怪别的孩子的。一般孩子被欺负了,一般就是先用语言制止那个欺负人的小孩,但不责骂,就是劝他住手。然后就把自己孩子带开,安慰和劝解。所以,感觉这边的家长还是已经形成了一套社会规则,解决这种争执的手段都可以在温和友好的范围内。

所以,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这种吃亏,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处理得当,一切都可以善解。如果大人的态度如此,那么孩子也能养成这样一种对待“吃亏”的态度。反之,如果大人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拳,你就还他两脚之类的观念,那么孩子将来陷入的麻烦,可能远比挨两下要大不知多少倍。

从文明的理论上说,诸如“以大欺小”等不文明的现象,总归不是社会的主流。这种概念,大概需要从小强化。也许你个头大,年龄大,本事大,但是,这个世界总是按照文明的标准在建造。放长远看,让孩子学会文明、礼貌和谦让,远比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更重要。这是世界,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的。

如果说孩子会无事生非的挑衅,多少有些基因问题。但如果随着孩子逐渐养成一种打人的习惯,到头来,这样的孩子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谁会欢迎一个如此的孩子呢,而且,因为别人的家长是出于素质,才不忍责备,如果碰到有些野蛮些的,往往吃亏的还是挑事者自己。

让孩子学会“不吃亏”,看似教会了孩子不吃亏,实际上无异于让孩子吃更大的亏。而教育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孩子虽然可能吃一点眼前的小亏,但从长远看,却对孩子种下了日后的“成功基因”。一般而言,年轻人都比较青睐聪明伶俐所谓很“厉害”的孩子,可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却往往喜欢与人为善的孩子,这里面的深层意义,很值得年轻的父母们深思。

吃亏有时是福

说这么小心,也就是,吃亏是福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应的,但很能代表一些意义。

当孩子被欺负,这个时候,往往为难的还有我们父母。

止境虽然淘气,精力旺盛,力气也大,但是性格中是个有节制的孩子,他从没打过人,更让我担心的是,几个月前,偶然他被别人欺负,他不会还手,只是自己生闷气和难过,因此,我有时担心他会性格偏软。

那时,他在家附近的小公园玩,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中国孩子,三岁多,当别人稍微触碰到他的玩具,或者做了什么他认为不可以的事情,就大呼小叫的训别人,而且会大打出手。而他的家长是外公外婆,据听说,非常宠孩子,虽然会阻止孩子这样,但却是无效的,有点无奈的意思。

有次,两岁多一点的止境去动他的滑板车,那个孩子就大声吓唬他,止境一开始并没有被吓倒,孩子的小还不懂得让开,继续想玩他的车,那孩子这次干脆拿个球往止境头上砸。当时,我的心情可为复杂。因为家长都互相认识,而且都是中国人,平时聊天还算很熟悉了。因此,我没有责备那孩子,只是叫止境不要去动他的玩具了,并把他抱开。其实,心里都是心疼的,又有些怪他爷爷反应不够礼貌,他一开始没有制止孩子,直到他拿起个球砸过去,算是事态严重了,才走过去抓住他孙子的手骂了几句。一开始没哭的孩子,第二次就心情郁闷了,他哽咽着叫我回家。孩子当时是两岁三个月,后来的几天,每次去那个公园,他都显得不高兴,不太愿意去。我带他到其他公园玩,他就显得高兴。细想下来,他记忆里有些阴影留下了。

这种时候,教孩子还手、打回去等等,都不是最好的方式。但还是要教孩子如何面对这些困扰。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如果总是处在一种“被欺负”的状态,显然不是太健康,所以,首先教育他一些基本的回避方式,如躲开、跑开等,再就是让他对这种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是止境惹了别人而导致被欺负,则告诉他“因为你没有经过人家同意,动了别人的东西,所以是你有不对在先,别人才推你”;如果确实没有任何理由,那就告诉他“别人这样做事不对的,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是小事,不用计较,我们走开就是”。让孩子摆脱挫折感,并且明白“大小事”的基本概念,他就能正确对待这种“吃亏”现象。

等孩子再大些,就可以教更多更有效的处理方式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天天带着孩子去各种场所,参加很多playgroup,在各种嘈杂的公共地方,跟很多陌生的孩子一起玩,以此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所谓见得多了,就见怪不怪了。果然,孩子越来越不怵所谓的欺负人的孩子了。遇到被人推开,或者怎么拍了一下,被人抢了玩具,他再也不哭,只是无所谓的走开。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觉得“这是小事,无所谓”,他能马上转移兴趣,忘记不快。

慢慢的,止境也许就养成了某种社会态度,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对待各种各样的孩子,礼貌的、粗鲁的,他见得多了,慢慢的,他能有一种淡然的态度。在公共场所,当我看见他被别人“欺负“了一下时,我总是等着看看,并不上前,除非事态不小。先看止境如何处理。多数时候,止境很少跑过来向我哭诉,他根本就没有太多沮丧,只是没事的走开,孩子的心灵在逐渐成长和强大。

看似止境是避开矛盾的时候居多,细想一下,这就是止境这种性格的孩子处理矛盾的方式。即:既然不崇尚武力解决问题,那就不去惹麻烦,远离让他感到有危险可能的环境,这不也算是一种智慧吗?

孩子的心理能力加强了,自然就会增高“吃亏“的点。这些平时的小摩擦,都应该算作小亏,要能吃得起,或者根本就忽略它们。这样,孩子会更加的乐观,而不会因为小事反应强烈,耿耿以怀。

孩子的世界,要让他永远看见欢乐和乐观,快速的摆脱失败和挫折。

“吃亏”有度

再过一段时间,等孩子不怵了之后,我就教他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孩子来说,太过于谦让也不是好事,会让他觉得凡事都可以让,这样过头的话,又多少会磨灭孩子的竞争和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是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己的”“别人的”。

应该说,这个尊重个人的社会里,没有人特别有权力或能力去要求别人要怎样怎样做,有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做好自己。

当做好了自己,还被“欺负”时,就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自保。

止境现在两岁七个月了,孩子很喜欢玩,特别是对新鲜的玩法。当他在playgroup时,看到大一些的孩子在玩一些新的花样,他总是容易去动别人的,如搭好的火车、积木,偶然就会碰倒,这时,别的孩子往往就不乐意,会叫他走开,或者就推开他的手。止境在力气还能及的时候,会“不知深浅”的继续按照他的意愿玩,这时就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那个孩子让开,因为止境力气更大或者很坚持,另外就是别的孩子把止境推开,让止境感到“失败”。

往往,如果能让别的孩子分享,是第一种方式。如果对方不乐意,就对止境说“这是哥哥的玩具,他不愿意让你玩,所以我们玩别的。”如果止境已经被“欺负”哭了,那就要跟他说明白,因为这不是自己的,因此,保护自己的东西是正确的。

把这个道理运用到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要说自保,多数是种本能,当孩子因为被迫放弃自己的东西时,就鼓励他勇敢“保护”自己的东西。

止境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大叫,虽然他从不去推别人,但他被别的孩子争抢时,他会大声叫出来,以此来引起注意,表达他的抗议,这也是他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现在并没有正式学英语,所以,跟外国小孩还无法正常交流,只能用声音和表情。等孩子说英语了,再教育他礼貌的拒绝别人,而不是大叫。

“吃亏有时未必是福”。凡事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应有分寸,“过”和“不及”都不行。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妈妈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宝吃一些过分的亏。

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综合说来,不卑不亢是很体面和自尊的一种人生态度。当孩子遇到很不公平的待遇时,要敢于争辩,积极保护孩子。当孩子能明白时,让孩子自己懂得这个道理。在他将来漫长的人生路上,面对各种未知的人和事,他都能用一种勇敢智慧、有节有度的方式去处理人生的一切难题。

在有些事情面前,孩子,大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有些大人年龄不小,行事依然像个孩子般;有些孩子年龄尚小,但已经具备了某些成熟稳重的个性。

因此,跟孩子一起好好成长吧。

  • 土笋冻的制作原料是什么
  • 好吃鲜牛肉的腌制方法
  • 酱香叉烧肉的做法
  • 大厨教程之-牛肉炖土豆!
  • 怎样做茄子粉条
  • 热门搜索
    春节的来历手抄报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手抄报 八一建军节手抄报 一二年级感恩手抄报 安全教育日手抄报 关于劳动节手抄报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手抄报 文明手抄报图片 新学期新气象手抄报内容 元旦节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