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落叶小灌木,通常分枝自基部,高0.3-0-1.5米; 分枝紫褐色,圆柱形,有毛,老枝毛逐渐脱落。 叶子厚的纸,线状斗篷或线状的长圆形,全缘,很少长牙,长0.8-4厘米,宽2-7毫米,表面深绿色,稍细有毛,背面隐约覆盖着灰白色绒毛; 叶子柄约。 三毫米。
2、生长的习性和分布。蒙古莸喜光,耐砂,极寒,耐干旱,降雨量在200饴驿殚苑毫米以下的地区也自然生长。 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最重要的是生长在疏松和渗透性优良的菔啊猝垌沙子土壤中。 冬季低温―35℃,夏季高温40℃。 主要生长在海拔1100~1250米的草原,山地日的坡面,河岸和沙丘上。 在典型的草原带石山和砂石坡中,石坡是较为常见的伴随成分,也被带入沙漠草原带和沙漠带的东缘,生长在沙地上,位于干涸河床的底与丘之间。
3、播种时期。与大多数植物一样,选择气温即将上升的春天,也就是5月左右开始播种,前一年10月已经积蓄的种子,如果播种前的发芽晚的话,可以选择用温水吹一段时间,使种子充分膨胀,使其无法到手。
4、播种方式。播种前浇上一次底水,在播种线路上的土壤上直接开一个洞,均匀地放入种子,盖上拔掉的土再放回原处。
5、整地。在耕地之前,应该施用充足的肥料。 以羊粪为主肥,深耕细耙,深25〜30厘米。 除去多年生草根,使土壤变细,使田埂面变平,使吃水一致,使苗木整齐生长。
6、花期管理。七月中旬,苗高4.50厘米开始开花。 此时,通过减少浇水次数,可以提高种子的肥厚度,促进分枝,增加冠宽。 蒙古莸成熟裂开后立即采摘 。
7、保护管理。蒙古莸一般无病虫害。 处理方法有人工捕获,也有作为毒饵诱杀的方法。 秋季少灌溉可提高树枝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越冬能力。 越冬后,小枝的一部分稍微发芽,春天稍微剪掉发芽的小枝,重新制作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