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叔牙,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丙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据魏书官氏志上说,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俟力伐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鲍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上党、东海、泰山、河南四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鲍姓世称上党望、东海望、泰山望、河南望。其中山东东海、泰山两郡的后人大多数是鲍敬叔,鲍叔牙的后代。
扩展资料:
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改革,日渐富强,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