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迴龙河大桥迴龙河原名叫沙河,发源于云雾山大瀑布顶上的迴龙潭横穿云雾山景区。因其河流在山谷形似一条腾飞的巨龙,后改名为回龙河。据《读史书舆纪要卷.五十六》记载:“沙水,在县北。源出县西北七十里之云雾山,东北流,入于褒水。”另据《汉中府志.卷四.山川上》中说:“沙河,县北三十里,源发云雾山,北入褒水。”迴龙河大桥横跨峡谷,河底巨石密布,水流湍急,紧要处惊涛拍岸,大有卷起千堆雪的气势。桥头石壁上刻有北宋程颢的七绝《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这首名为《秋月》古诗,虽然无一处写月的诗句,竞处处浸染着月色,写景抒情朴素自然,称得上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也写尽了迴龙河两岸的风光景色。
2、明月潭明月潭原名叫澄金石,因形脞辉湎虹似一轮圆月而得名明月潭。又因像古代蒸饭用的鞭甄子,又称之为银甄子。据说,明月潭下面有一个石洞,洞底有块巨石,石头上有个小坑,带砂金的泥土常盛满小坑,水把泥砂冲去,金子就沉到坑内。所以,人们也把这里叫着澄金石。明月潭河水腾空飞溅,在潭边卷起银白色的水花,形成了“银雨溅深潭”的奇观。若天色晴丽,潭水绿波似镜,白云在翠峰山涧飘浮。如果在夕阳西斜时,潭畔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水面飘荡,如接太虚。若是有月亮东升,透过青松倒映潭中,正好应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的景色,别有一种景致。从明月潭对面下到水边,有几条白色的线条宽窄一致,就像人为画上去样笔直,纵横交错在一起,如斑马身上的条纹样清晰,原来是石英石罐嵌在巨石中,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石筋,色差对比度十分强烈,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巧夺天工。
3、竹林幽径云雾山竹子很多,有毛竹、木竹和箭竹,分布在道路山溪两边,形成翠竹森森,龙吟细细曲径通幽般的景致。毛竹秀丽挺拔,经霜不凋,常载植于庭院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云雾山的箭竹蕴蒇丰富,是大熊猫的主要实物来源。这些不同类型的竹林相互杂错,交相辉映,组成了道旁的天然屏障,对调节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竹林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