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与“绝对剩余价值”相互比较的产物;如果没有“绝对剩余价值”的存在,也就没有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手段
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而降低生活资料价值的手段,就是提高直接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是各种各样的,包括不同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商品。其中某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生产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只能使它该部门生产的那部分商品便宜。
只有生产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工人所必需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才能降低,从而劳动力的全部价值才会降低。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大多数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