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办法一: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一般小孩子都比较听老师的话,对老师的表扬更是喜爱有加。现在宝贝每天回家基本都会以“张老师说”开始她的每句话。我就利用这点,在饭桌上,也开始了我的“张老师说”式教育:“张老师说你在幼儿园吃饭特别棒,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的。我相信你在家里也一定能好好吃饭哦!”她听了就会喜滋滋地去吃饭了。不过这招只能偶尔使用,长期用的话,孩子也会听觉疲劳的。
2、 办法二:搬来宠物,投其所好 女儿有一段时间只吃鱼肉不吃青菜,这可怎么办?好说歹说就是不吃。有一天我忽然瞥见家里的一个小白兔纸筒。我想小白兔是她喜欢的小动物,这一招应该有效。于是就说:“宝贝,你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吗?”“萝卜和青菜。”“真棒,小白兔最爱吃萝卜芹菜了,她吃了萝卜青菜长得又高又白,真可爱。”“妈妈我也要吃萝卜青菜。”以后有一段时间妙吃饭的时候都要把小白兔纸筒搬到面前,说是要和小白兔一起吃萝卜青菜。因此我也习惯了每次叫她吃饭的时候同时说:“妙妙,小白兔,我们要吃饭了哦。快来吃萝卜青菜哦”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若要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必先让其爱上它。
3、 办法三:书和媒体,有效利用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2000代儿童,可以说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电视。就拿我家来说吧,妙从小就是我爸妈带的,而他俩都是不折不扣的电视迷,几乎每天睁开眼睛就讵畿缤耒会打开电视,有时候睡觉都要打开电视,说是在“听”。既然是无法回避的东西,何不想办法有效利用呢?于是我订了巧虎系列的产品,个人觉得这套产品作为培养孩子习惯的辅助材料确实不错。妙的很多习惯都是因为读了巧虎系列的书和看了配套碟片而更好地巩固了。我记得有一期的主题是讲孩子不偏食。我先给妙读了书上的故事,然后又陪妙看了相应的碟片。小家伙边看就边会说:“巧虎不好好吃饭,所以长不高,妙妙不偏食”之类的话。这样,饭也吃了,孩子碟片也看了。同时孩子在看碟片的过程中,不仅娱乐了,而且无形中明白了,吃饭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4、 办法四:抓住机会,反面举例 一天,我们本来说好晚饭后要和小米一起玩的。不过后来小米妈妈打来电话说不下来了,原因就是小米没有好好吃饭,她决定不让她下楼玩以惩罚她。刚好当时妙在场,我就趁机问她:“妙妙,小米妈妈不让小米下楼来玩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小米不好好吃饭。”“那不好吃饭会怎样?”“不好好吃饭就不能下来玩。”“恩,还有呢?”“会肚子饿。”“还有呢?”“会肚子疼。要去打针的。”“对,那妙妙呢?要不要好好吃饭啊?”“要。”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其实非常多见,尽管孩子不会因为这次对话而真的好好吃饭,但是至少这个认识在TA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了。
5、 办法五:规定时间,坚持原则 给孩子规定吃饭的时间。比如我们6点开始吃晚饭,我叫妙,她若还不起身洗手,我就说:“妙妙,我们6点开始吃晚饭,6点40开始收拾餐桌。你自己决定哦。”这个时候妙一般会起身乖乖去洗手然后来吃饭的。她若是超过了时间不来吃,那结果当然是不吃了,而且别的东西也不能吃了。也许她有时候吃着吃着已经超过我们规定的时间了,但是这个时候规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来吃饭了呀。不过这个做法只能是在孩子基本不排斥吃饭或者基本养成就餐习惯的情况下实施。不然效果应该不会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