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中,看到了旧日军制弊端,加之他所积累的大量实战经验,提出了以募兵制取代旧的卫所制的主张,在胡宗宪、挂辑任惜谭纶支持下招募义乌矿徒,组成了戚家军,并且把这支招募矿徒组成的军队训练成为能征敢战的劲旅。
戚继光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他的老师梁玠对他的影响很大。戚继光也因此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在训练军士的过程中写成了《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其中体现了他的主要军事思想。
戚继光通过募兵改造军队,重组为队、哨的编制,以十二人为一小队,队长在前,火夫在后,小队左右各五人,左右第一人执长牌、藤牌,手持戚家刀,再后二人持狼筅。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武器,以长竹上置铁刺,以防倭刀且可保护牌手。
后面四人持长枪,每二人护一牌、筅手,后二人用短刀,以为长兵器的补充。最后一人为“火兵”,即后勤兵,以备小队军食。“火兵”能够学好武艺,达到精熟,则升为正兵。
这种以小队为单位的作战方法,被称为鸳鸯阵法,对付倭寇极为有效。以四小队为一哨,便于部队的分合与机动作战。
此外戚继光还改革了战车、火炮,戚家军使用的虎蹲炮,不仅方便搬运,而且安全,火器成为戚家军使用的重要武器。后来戚继光守蓟镇,建空心敌台,里面即可存放火药。
在对军队的训练上,戚继光更重视军士的素质。他招募军士只招朴实的农民,而且告诫他们说:“凡你们本为立功名报效而集,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是杀百姓的东西,百姓们岂不是要你们的杀贼?设使你们果肯杀贼,守军法,不扰害他,如何不奉承你们?”
他还说:“凡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那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