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把大段仿说的语言分解成小块,增强理解,然后重新组合。比如“打开冰箱”、“拿出苹果”在教的时候,家长要做出相应行为,每一步到底是什么意思,帮助孩子理解。
2、调动各种感官帮助增加理解力:孩子持续仿说的根本原因在于认知能力没有跟上,也就是没明白你的话的意思,通过照片,实物,录像等渠道,增强理解力。
3、遵守“少即是多“的原则:多鼓励结构简单的功能性的语言。
4、避免冲动地替孩子讲话。
5、避免使用孩子的名字:比如打招呼时会说“你好敏敏”,孩子也会照说“你好敏敏”,那我们训练时就教TA“你好”。
6、练习初期,避免问句:看到孩子伸手拿苹果,如果你问“你要吃吃苹果吗?” 你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你要吃苹果吗?” 这时候你应该示范:“我要吃苹果” 。
7、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在同一水准示范:也就是说,你想要孩子怎么说话,你就用什么方式来示范语言。
8、台词的辅助与淡出:比如开始练习问句时,你提出问题,不要等孩子仿说,熄鞋孜鼻马上把答案连着一起说出来,比如“你要吃苹果吗?要”,逐渐练习只提出问题,不给予回答,直到孩子可以独立回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