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烹分为:
一种是外加热,将石头堆起来烧至炽热后扒开,将食物埋入,包严,利用向内的热辐射使原料成熟。
一种是内加热,是将石头烧红后,填入食品(如牛羊内脏)中,使之受热成熟。
另外还有一种是烧石煮法,取天然石坑或地面挖坑,也可用树筒之类的容器,内装水并下原料,然后投入烧红的石块,使水沸腾煮熟食物。
其来历
在远古时代,傣族在举行剽牛仪式时,先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剥好的牛皮垫在坑内,盛足水、放好肉,然后往水中丢烧红有石头。一块接一块,直到肉煮熟,大家便围坐而食。这便是一种用烧石煮水的“石烹法”。
远古时代还有一种石烧菜,不用水煮,而是像《礼记》中记载的一样:“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汉人郑玄注:“古者未有釜,释米捭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今北钬犹存。”这种直接在石头上烙炕成熟的方法,是我国最古老的“石上燔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