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伤害、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孩子小时候学说话,一句话说的很卡,这是正常的,家长要温柔的提醒孩子:“别急,慢慢说”,然后清楚的复述一遍他的意思,问孩子:你是这个意思吗?下次类似的想法孩子就能清楚的表达了。比如有些孩子刚学习涂颜色,涂出了线外,着急的父母就会上去说:你怎么涂出线了,涂成这样的。而聪明的父母就会说:没关系,你刚开始练习是会这样的,以后多练就会越来越好了。这时孩子的信心会爆棚,他是会相信父母的话的。
2、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成就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有了成就动机孩子就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力求取得成功。四至五岁的孩子喜欢被别人夸奖和称赞,家长要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多给孩子点赞,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3、正确地夸奖孩子想让孩子自信,不意味着就是使劲夸就行。夸奖是个技术活,夸太少、夸太多、夸不好,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夸孩子:“宝宝真聪明,简直就是个天才!”。当我们夸孩子聪明的时候,赞美的是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把成功和失败归结到自己天赋上。一旦失败,孩子就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而不会想到是付出的努力不够。所以,在表扬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要多的描述一些细节,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观地夸奖孩子。比如孩子画画好看,与其对孩子说:“你是天才”,不如说:“你努力了就画的好看。”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
4、最好的鼓励是相信孩子生活中,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或是不愿意让孩子添乱.经常阻止、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如:“你洗不干净,我来帮你”,“你自己吃不饱,我喂你”,很多奶奶就喜欢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其实,过度保护,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可能在家长额眼里,觉得孩子是在捣乱,但是对孩子而言,那是他的一次体验,孩子需要的不是过度呵护,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这件事的放手和信任。
5、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以前我总以为孩子不会做选择,所以就习惯性的帮他做好一切的抉择。比如晚上讲什么故事,画画画什么啊,几点刷牙啊,每件事情都帮孩子决定了。很多父母以为这是正确的爱,其实不然,事实上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后来我意思到了这点,我便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选择晚上要讲的故事,几点刷牙之类的,发现孩子越有参与感,更加积极的对待事情,只有独立后自己做出选择,才能够增添自己的自信心。家长越相信孩子,孩子才会越相信自己。
6、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总是拿隔壁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只会让孩子产生他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自己看不起自己,感到泄气,这只会令孩子容易丧失自信心。
7、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的,从根本上说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只有在充满爱心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才能更加自信和温暖,对亲昵有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