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PFOS)的生态毒性可对生物造成多种影响,其毒性效应包括肝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神经毒性、潜在致癌性等。
2、肝毒性:针对啮齿类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PFOS长期染毒实验显示,其可导致实验动物的肝重增加,及体内肝细胞腺瘤的出现。PFOS 的急性毒性暴露(100 毫克/千克,按体重计)可引起小鼠肝脏过氧化酶体增殖浓度的减少和肝肿大。
3、生殖和发育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实验表明,怀孕动物对PFOS的长期幌垫哨蒯暴露可导致新生动物的体重降低、愕裂、全身水肿、眼睛睁开时间推迟、骨骼骨化延迟和心室心脏畸形。而且有研究表明,PFOS 对大鼠精子形成和成熟过程有损伤作用,PFOS会使大鼠体重和睾丸重量下降,精子畸形率升高,精子活动率降低。
4、内分泌干扰效应:PFOS可以通过将甲状腺激素从它们的结合蛋白中替换出来,从而导致大鼠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水平降低。
5、神经毒性:PFOS可通过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增强钙离子通道,来产生急性和慢性的神经毒性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证明PFOS 对培养的神经元的损坏程度主要源于于碳链的长度以及连接在全氟化烷基链上的官能团。
6、潜在致癌性,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经口连续染毒,染毒53 周时,胆固醇含量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浓度明显升高;染毒104 周时,肝小叶中心的肝细胞增生,并形成空泡,出现肝胆囊水肿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