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风俗习惯中的投针验巧盛行于哪个朝代

 时间:2024-10-12 14:06:03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缚聘遥堆夕节习俗。

投针验巧是中国岁时风俗,每年七月初七举行。属于七夕节期间穿蛤靴狡珂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习俗,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

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投针验巧”: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即“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七夕的风俗习惯中的投针验巧盛行于哪个朝代

  • 莴笋胡萝卜蘑菇鸡胸肉的做法
  • 箴言的拼音
  • 燃煤锅炉如何改造成燃气锅炉
  • 简单五招叫你辨别柴油和机油
  • 薏仁红枣黑白木耳汤
  • 热门搜索
    手抄报排版设计 小学科技手抄报内容 小学生科技手抄报图片 环保手抄报内容50字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 七十周年手抄报 四年级科普手抄报 关于环保手抄报的内容 感恩父母手抄报简单 手抄报国庆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