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们寄情于梅花,以诗、画、乐来表现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特点以及傲霜高洁、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质。
出自: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梅花三弄的意思:
“梅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但乐曲主题表现梅花。
“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指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扩展资料:
“梅花三弄”的典故:
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出自《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当时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古曲《梅花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