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嚼但匙噻首诗首句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写出了动感,第三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以其瞬间之形显其瞬间之蚜扪裎风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然立于树上的神态。四五两句渐渐由实入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期冀。
第二节前四句写欢乐随着黄鹂的飞逝而瞬间逝去的惆怅,由前面的充实感转为失落感,令人不禁嘘叹。因此全诗表现的感情正像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说:“痛苦与欢乐是浑成的一片”。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那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全诗构思精巧,结构谨严,意象奇特,意境优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黄鹂》发表于1930年,此时徐志摩在上海光华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同时任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伴随着世事变迁、家庭变故等诸多因素,诗人原有的那种空灵潇洒、活泼好动、隽美飘逸转而变得消极颓废,甚至感染了悲观主义情绪,而《黄鹂》恰恰是这种转换的体现。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字樵森,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浙江海宁人。诗人。曾先后留学于美国、英国。
25岁开始写诗,其风格深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1922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晨报副刊诗镌》主编、《新月》杂志总编等。1931年因空难去世。主要著作:《志摩的诗》、《悲冷翠的一夜》、《落叶》、《巴黎的麟爪》、《猛虎集》《云游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