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增强安全感的三大方法(家长必读)

 时间:2024-10-13 02:28:19

【导读】一般情绪较稳定,自控能力强的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少用威胁与回拒,通常都能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为人父母者,问自己这个问题:“你有没有把莰淇毵荻孩子当孩子看待?”这问题有点矛盾,但是这的确是个普遍潜在的问题,困扰着无数家长。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呢:“我们的父母,有时把孩子当成学生一样来管,而不是把他当成孩子来教,我觉得这样的偏差,不但会使孩子觉得你不友善,而且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因为除了功课和成绩之外,你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话题跟孩子谈心。

天天幼教小编帮你总结原因:

把目标定得太远

举例一个过分为孩子操心的父母来说:“这个妈妈看到六岁的孩子仍旧绑不好鞋带,非常气愤地说,这样将来你出国时怎么生存。这话扯远了,父母对孩子要有目标,但是不能把目标定得那么远。孩子也承受了无谓的压力。

“当父母过分投入于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将会忽略跟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指导),变成让孩子感到厌恶的唠叨、爱操控的家长。当缺乏正确的沟通时,进入少年期的孩子会变成叛逆,觉得父母只珍惜他们所取得的好表现或良好的行为。”

亲子沟通少用威胁与回拒

在教养孩子的原则上,父母仍然不可以太宽待,有些父母认为跟孩子做朋友最好,但是这有时反而会失了分寸,孩子无法对父母有所敬畏。

我觉得最好是做个友善的父母,让孩子容易亲近,没有太多距离。父母应该适当地使用其权威,让孩子更有责任感。父母应该是家里的导航者,甚至让孩子觉得家是一个避风港,无时无刻都能找到安全感。

期望跟父母有更多快乐时间

我们经常问孩子他们对家里(父母)有什么期望时,他们的答案是:能跟父母和家人有更多快乐的时间。”这个小小而简单的心愿,却在现代生活和繁重的课业中,变得遥不可及,甚至是很奢侈的。

父母担心孩子在生命(生活)中输了人,是否能克服种种挑战,也担心他们误入歧途。往往父母接到老师的电话,即使对方只是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之情,父母也会把它诠释为自己是个不称职、失败的父母,因此把更多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反而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亲子关系。我们把这种父母称为‘over-parenting’!”

新一代孩子价值观变了样

现代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跟上一代父母完全不同,最关键的是社会转型,学校也转型,他们得面对生活费高涨,更棘手的亲子问题,沉重的工作负担,还有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孩子的接触面更广,包括电子与媒体资讯爆棚,新一代孩子的价值观也变了样,已更懂得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可以拒绝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让父母始料不及,甚至是冲突的源头。

现代孩子觉得爆粗口是等闲事,但是父母却无法接受。现代孩子接触电脑、电视节目、电影等等,对说粗话习以为常,但是,他们却没顾及说粗话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觉得父母反对,是不讲理的,更觉得他们是落伍的。

一般来说,情绪较稳定,意志较坚定,自控能力强的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少用威胁与回拒,通常都能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最后要提醒的是,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一条道路,如何彼此生活,如何更好地沟通,用爱心携手创造更完满的人生。当孩子长大后,回头看年少岁月,觉得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情美好,这才是一个成功的亲子关系。

家长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人格发展最主要的课题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婴儿如果能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进而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呢?

1、不拿幼儿当出气筒

如埃立克森所述,幼儿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家长在处理幼儿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方法的长久使用会使幼儿对家长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难免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某些情况下,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有意无意地由家长传递给幼儿。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当出气筒。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通常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但就是惹得父母不高兴甚至还招来严厉的惩罚。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幼儿茫然失措,进而损害幼儿已经形成的对父母、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2、全身心地关注幼儿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一天24小时几乎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应该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实未必。度量幼儿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应该看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质量。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家长虽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决定家长和孩子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家长要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对孩子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这样的家长就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

细心的母亲可以分辨出婴儿因为饥饿、困倦或疼痛所发出哭声的细微不同,进而准确地识别、满足婴儿的需要,获得婴儿对自己的信任。而婴儿不管因何发出的哭声,在粗心的母亲耳朵里都是同一种声音,这样的母亲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婴儿的需要,时间长了亲子之间就会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想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家长只需和孩子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地对待孩子,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孩子发出的信号。

3、不对孩子撒谎

诚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一样,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而且由于家长自身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有时尽管家长明知对孩子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看起来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如果家长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就会给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幼儿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父母教养行为的感知。如果幼儿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幼儿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虑恐惧的状态下(例如害怕打针的状况)发现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幼儿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 自由幻想手游药师技能怎么搭配
  • 怎样查看“找不同1500关”游戏“第368关不同
  • 新浪分期待付款订单在哪里查看?
  • 梦幻新诛仙须弥山所有探灵位置在哪?
  • 如何从芒果TV余额里提现?
  • 热门搜索
    关于童年的手抄报 庆国庆手抄报图片 绿色家园手抄报内容 尊师手抄报 日行一善手抄报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图片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手抄报 书韵飘香手抄报 英语国庆节手抄报 端午节手抄报句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