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珊瑚礁是由约6100种珊瑚纲动物(又称珊瑚虫)为主体“建筑”成的水下“海市蜃楼”。说珊瑚礁是“海市蜃楼”,只是取其变幻与神奇莫测的含义。
2、好在珊瑚纲动物生活条件比较一致,几乎都生活在北纬30到南纬27间,即热带或赤道暖流经过的地方,并且绝大部分都在水深45米之上,因此终年水温变化在20~24C范围内,上层(近海面10~15米)水温波动可能因一些原因而稍大些。
3、珊瑚群落及附近海水其他理化因子的变化也非常之小,基本上可说是一个恒值。但这不是说世界所有热带海域理化因子都一样,都是一个同样的恒值。
4、红海的珊瑚和鱼即使养在南海也不见得都受得了,更何况养在小小的鱼缸中(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未作仔细区划,一味强调用1022~-1.023的海水饲养),自然无法长期存活。因为南海的盐度为30~31,而红海为40左右。
5、珊瑚纲动物在天然海域“食物”来源有两方面:一为过滤海流(南、北赤道洋流)中的微小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一为由共生在珊瑚体内的虫黄藻光合作用提供能量物质和氧气。当然,不同种、不同海域的珊瑚这两类“食物”的比例有极大的差别。
6、一般是后者提供“食物”多。而不喜光躲在深处暗处的海鸡冠(圣诞树)珊瑚,则基本上靠滤食过日子。食物丰富的海区,如印度洋坦桑尼亚近海珊瑚长得快。所以给珊瑚提供“食物”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