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起腰鼓

 时间:2024-10-13 23:49:17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形成一个对比,将沉静婉约的江南和粗犷豪放的西北形成对比,通过腰鼓也反映出了西绛卅匝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 ,并被收录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3课。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起腰鼓

扩展资料

安塞腰鼓属于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

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

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 怎样保养心肝脾肺肾
  • 我是大掌柜中如何绘制桃符
  • 关于春的手抄报内容 初一
  • 遵守纪律手抄报内容
  • 如何画多毛蜘蛛
  • 热门搜索
    手抄报花边 民族团结手抄报 防火手抄报 汤姆索亚历险记手抄报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少先队员手抄报 节约用电手抄报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传统节日手抄报 关于汉字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