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时间:2024-10-18 11:22:08

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

3、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阶段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

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6、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

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扩展资料:

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无论是公司层面的,还是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也应随之改变,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体现为设计的科学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的高度统一。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定,但作为系统工程,内部控制达到预想的效果并非一日之功。监管部门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是通用性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需要据此建立针对特定企业的内控操作系统。

内部控制框架具体化的过程也是企业行使内部控制剩余控制权的过程,企业对通用版内部控制框架的遵循程度以及剩余控制权行使的恰当与否十分关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控制

  • 如何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 负债结构怎么分析
  • 财务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 四大主要财务指标是什么
  • 销售收入在报表中怎么看
  • 热门搜索
    生物手抄报图片 初中数学手抄报图片 节约粮食手抄报内容 海洋手抄报内容 文明礼仪手抄报模板 地震手抄报内容 轻声慢步手抄报内容 关于爱国的手抄报资料 饮食健康手抄报 青春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