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汽车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配气机构某些零件的磨损或松动,会导致原有气门间隙的变化,因此一般行驶一万公里左右维护时,应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使之符合技术规范。
2、第二,气门间隙过小时,虽然噪音小,但运转中会因气门受热膨胀而使气门关闭不严引起漏气,使气门和气门座口过热而烧蚀。
3、第三,气门间隙过小还会导致可燃混合气燃烧不完全,从而使尾气排放中的HC含量明显增高。气门间仡涞嵛誊隙过大、气门晚开早闭,不但固嗟喹账工作噪音大,而且会造成进气不足和排气不净,出现活塞下行时,混合气仍在继续燃烧现象,使发动机(尤其排气岐管处)过热。
4、第四,一是逐缸调整法,即根据汽缸点火次序,确定某缸活塞在压缩上止点位置后,可对此缸进、排气蜂擒萏赃门间隙进行调整;调妥之后摇转曲轴,按此法逐步调整其它各缸忻稿痞烁气门间隙。二是采用两次调整法,即摇转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飞轮记号与检查孔刻线对正。
5、第五,可调1、2、4、5、和8、9气门(指发动机气门由前向后排列顺序);然后摇转曲轴一圈,使六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再调3、6、7、10“加两只”(即11、12)气门,这实际上是记忆法调整。
6、第六,逐缸法需摇转的曲轴次数多,检调所花费时间多,但对于磨损较严重的发动机,用逐缸法检调气门间隙比较精确。两次法调整气门间隙比较省时省力,但对于不同车型需记忆不同的可调气门顺序号,车型复杂,对维修人员记忆就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