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钱中的 金背 和火漆

 时间:2024-10-12 03:06:30

1、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钱中有“金背”,“火漆”、“旋边”之分,这并非出于偶然。现就上述三种钱币名称,作些分析,就正于各位泉家。“金背”、“火漆”、“旋边”这些钱币上不同的称呼,始于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的嘉靖通宝钱。《明史》中说:“时所铸钱有金背、火漆、有旋边,……”后来的万历通宝也曾铸过金背和火漆钱,金背和火漆钱和普通官铸钱有什么明显区别?哪位大师给科普下这方米的知识。有图的大仙也不要吝啬

2、作为黄铜时代的象征,所谓“金背”,是民间对钱背上涂以铜粉的制钱的俗称,“火漆”是以火熏其背而使之黑亮,“镟边”的工艺则复杂得多,钱边经车镟后,色泽黄美,质地坚硬,边际圆整,是钱中的上品。嘉靖前期所铸黄铜制钱,一度质量稳定,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只是后来为节省铸钱成本,减革了许多工艺,官铸日渐简滥,百姓不予通行,最后只好朝廷下令停铸。黄铜时代的梦,成了铸钱史上一道一闪即逝的光。

3、补充一点看法:一、金背在先,金背是嘉靖初期为了重树本朝纸钱信誉的货币。正德未铸钱。嘉靖再往前的弘治末年,短暂铸造弘治通宝2年多,而弘治钱工艺之差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弘治恢复制钱是一个失败尝试。嘉靖即位,欲重新恢复本朝钱币,尤其他自己年号钱的信誉,所以我认为第一批铸造的,就是这种金背。金背初次采用了黄铜铸造,且经四火提炼,再配以非常精细的抛光研磨,刚一上市对老百姓的冲击力,可想而知,迅速成为货币领域的“高大上”代表。二、火漆在后,是金背的山寨版。这种优质原料、精工细作的金背钱,肯定难以长期持续的大批量制作,政府是亏本的。所以降低成本,发行了火漆。我认为火漆刚刚出来,应该工艺上同于金背。很简单:突然冒出质量滑坡过于明显的钱币,刚刚树立起来的嘉靖制钱信誉,马上暴跌,前功尽弃。所以只能先减料、不偷工,刚刚出炉抛光的火漆钱,与金背视觉效果不会差很多。三、火漆是为了官府内部验收与分别,不太可能昭告天下百姓。显然,把真相公布出来,就达不到维护制钱信誉目的了。所以先烤上火漆,在前期作为官府折银或发行时的内部标记。慢慢的,神不知鬼不觉,无形的用二货铜钱换下四火铜钱,巧妙地降低成本。

  • 寿山田黄辨别的六大标准
  • 砭石手链使用常见问题
  • 文玩核桃裂了怎么办?
  • 翡翠平安扣绳结编织方法
  • 文玩核桃开裂补救
  • 热门搜索
    新年手抄报内容 关于诚信的手抄报 病毒手抄报 预防艾滋病手抄报 语言文字手抄报 诗海拾贝手抄报 新冠肺炎手抄报 科学幻想手抄报 新型冠状病毒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