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泥料有什么分类

 时间:2024-10-13 18:10:39

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腑娄奴贾泥、绿泥和红泥。

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弗幺黑镯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

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

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紫砂壶的泥料有什么分类


扩展资料:

紫砂壶材质特点:

1、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2、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3、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紫砂壶

  • 华为日历APP与腾讯企业邮日历同步办法
  • 玉米排骨汤的做法
  • 如何控制鱿鱼丝不变质
  • 两年定期一年半取怎么算利息
  • 怎么做秘制鸭头、鸭舌(超过周黑鸭、绝
  • 热门搜索
    语言文字规范化手抄报 关于低碳环保的手抄报 我爱汉字手抄报图片 安全方面的手抄报 安全健康快乐手抄报 世界知识产权日手抄报 关于父母爱的手抄报 青春期教育手抄报 预防麻疹手抄报 有关文明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