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树立良好安全意识 儿童成长期间是各种习惯的养成期,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探索有效方法,使镪磨顾蟾儿童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引导儿童敢于求助与说“不”,提高自护能力。儿童由于自身体能原因束缚,遇到险情,难以自救,所以求助与说“不”是儿童自我防护的有效方法。监护人在引导儿童自护意识时,要引导儿童表达意愿的能力。要告知儿童父母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基本常识及110、119、120 等求救电话含义。 二是养成良好行为,有效避免伤害。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安全知识对孩子进行长期教育,反复强调。例如:走路向右行、吃饭不说话、鞋带要系紧、轻开门窗等习惯,使儿童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2、 二、创造安全外部环境 一是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条件让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能锻炼。合理地组织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跳绳、体育游戏。开展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增强幼儿体能,如:春天外出踏青郊游爬山、秋季开展田径运动会,让孩子通过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能,从而使孩子动作更灵活、思维更敏捷,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是减少外部不安全因素,营造儿童安全成长环境。在社区、学校、广场、公园等儿童喜爱玩耍的区域,设置更多的安全警示牌,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部门合作及安全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儿童安全防护体系。
3、 三、加强安全演练练习 一是模拟练习,提高实践能力。举办大型遇灾演习,使儿童学会保护自己的基本埠们萁猕自救技能。如,邀请消防队员进行消防演习,让孩子掌握逃离火灾的正确方法: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下蹲,从安全出口逃离等,以及如何正确拨打119报警的知识。让儿童在大型的演习活动中,对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印象会非常深刻。 二是运用新闻,学习自护技能。在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的年龄稍大的儿童中,监护人可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创设情景,让儿童积极思考,对危险的行为、动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共同寻找预防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 三是运用游戏,学习自护技能。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器,在安全游戏中,孩子可边玩边学,轻松获得安全自护知识、技能。如:情景剧“找妈妈”。在一个购物中心,你停下来张望一会,抬起头时找不到妈妈了。让孩子想办法,当孩子想出合适的办法,妈妈才出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远比老师直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